相传,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,萧史善吹箫,能以箫作鸾凤之音。秦穆公女儿弄玉也好吹箫,穆公就将她嫁给萧史,并建凤台给他们居住。萧史遂教弄玉作凤鸣。居十余年,吹箫似凤声,凤凰来止其屋。夫妻坐其上,不饮不食,不下数年。一天清晨,萧史乘龙,弄玉乘凤,升天而去。
“吹箫引凤”的故事流传入远,从古至今,屡见于文字。传说的发源地萧峰,即因萧史在此吹箫引凤而得名,古为西山山脉第一高峰,位于新建县内。峰上现有凤台仙府废墟,即萧坛。坛前有宋代灭蝗石臼;峰东麓有新庵里石刻,多为宋元之作;峰顶有明代王宗沐的“振衣千仞”、“钓台”石刻和“吹箫坪”等。古人乐于到此朝拜与游览,更有附近民众,每年春节至元宵扎制灯彩、抬仙人塑像,载歌载舞至萧峰凤台仙府朝拜奉祀。相关记载颇为丰富。
萧史弄玉的美丽动人爱情传说历久不衷。源于该传说而衍生的成语“乘龙快婿”、“龙凤呈祥”已成为中华传统婚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受此传说影响的民风民俗,不仅局限于传说发生地,而且作为民族文化精华的一部分蔓延在全国各地和海外华人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