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南舞龙灯的历史悠久。自城南史家村由先人本达公开基创建以来,700多年,一直保持制龙、舞龙的风俗习惯。
城南最早舞的是板凳龙,桥灯由数百条板凳相连,每条板凳上都扎着两盏可点蜡烛的花灯,花灯上贴有人物、鸟兽、花草、树木等剪纸图案,整个桥灯可分可合,连接形成几百米的长龙,气势恢宏。上世纪80年代后,为使龙灯更适于现代社会生活需求,史有青、史克滨父子在吸收传统扎制龙灯技艺的基础上,首创以泡沫海绵制作龙头、龙鳍,辅以彩绘,再用竹木做龙骨、用绸布制作龙衣,使龙的形象更加丰满逼真,色彩更加鲜艳靓丽,整龙更轻便灵动,易于老、中、青、幼各个年龄层舞动表演。作品一经面世,好评如潮,全国各地民间艺人争相效仿,轰动一时。
城南龙灯制作技艺的传承创新为古老的民俗带来了全新的活力,舞龙也褪去了家族的色彩而成为人人都能参与的欢庆活动。自上世纪90年代起,城南龙灯开始成为江西代表队首选舞龙道具,并在国内外灯彩赛事中屡获大奖。如今,城南龙灯不仅是南昌乡土文化的一个亮点,而且还飘洋过海,传播到美国、法国、德国、澳大利亚、新加坡等世界各地,成为了中外文化友谊交流的桥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