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刻起源甚早,但形成为专门艺术,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。
在清代后期,善刻竹人不再限于嘉定、金陵两地,竹刻技法致力于表现书画之笔情墨趣,即竹刻再现书画时期。
在南昌市青山湖区,以邓文珊、胡平为代表的灌城竹刻在江西省可谓独树一帜。其竹刻艺术内涵丰富,兼蓄着书法的艺术美、雕刻的立体造型美,材质的自然肌理美和工艺的装饰美。其主要运用浮雕、留青等竹刻技法,在竹子上复制雕刻古今书法大家的楹联、诗词、碑文、金石篆刻等相关作品。灌城竹刻制作主要工艺流程需要:选材——刮青——剖竹——防虫、防腐、防裂处理——脱水处理——造型或镶嵌——打磨——上书法墨稿——镌刻——清底——着色——表面保护处理,十多个步骤完成制作。
从事这门艺术的人员需要在书法、绘画、文学、美术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和造诣。书法家的作品经雕刻和装饰成为再创作艺术。纯手雕刻,不仅保住了作品原有的艺术神韵,还使其在视觉上得到竹刻特有的感观,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,都能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