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传,有一茅山道士的儿子与一名叫桃花女的女子相恋,并要娶该女子为妻,而茅山道士却不同意.娶亲那天,茅山道士用法术在花轿上安“煞”,欲加害新娘,谁知桃花女的法术比茅山道士还高,她叫两个“牵娘”先用油红纸条在花轿内照,然后用手绢在花轿内掸,称为“解轿煞”。这就是“祭轿”最初的形式。
南昌祭轿是清乾隆年间兴起于南昌县八一、莲塘、向塘、武阳等乡镇的一种古老的婚庆仪式。结婚当天,男方在迎娶新娘之前,停放在大堂上或是大门口的花轿在未出发之前要进行“祭轿”这一婚仪程式。
经过数270多年的演变,创作了统一的祭轿仪式,统一的音乐,逐渐形成了祭轿的标准程式。在民间艺人的带领下,又将祭轿的传说和故事加入其中,使祭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,并得到新的发展,根据南昌祭轿仪式改编的大型民俗舞蹈《彩轿迎宾》就是其中代表之一。
南昌祭轿仪式一般有三个步骤:洒酒祭轿;燃烛照轿;彩绢掸轿。整个过程辅以唢呐锣鼓吹打助兴,更增添喜庆气氛。人们对祭轿仪式非常虔诚。洒酒祭轿以求天助神佑,赐给新婚家庭幸福美满的生活。照轿、掸轿则有驱邪除晦,永保平安的意思,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真诚向往。
南昌祭轿仪式作为南昌地区特有的一项民俗活动,其萌生、发展和不断创新,与南昌县民俗文化发展息息相关。对其发掘、保护、研究,对南昌地区的婚嫁习俗沿革有着重要意义。整个程式充满了舞蹈性,不但为本乡本土的人们喜爱,而且受到很多外地游客的高度赞赏。 祭轿仪式既是一种婚庆仪式,也是南昌县乡土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,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。